大雅小麥 台灣好麵之旅
台灣慢食協會此次與靜宜大學觀光系、「三風麵館」以及冠廚餐飲合作,舉辦「大雅小麥 台灣好麵之旅」活動,至台中大雅認識台灣小麥,體驗採摘小麥的樂趣。
採小麥 爆麥香 有「台灣小麥之鄉」之稱的大雅是台灣小麥的主要產區,種小麥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期,當時的總督府於台中、嘉義、台南沿海一帶推廣種植小麥,台中大雅正是其中一區。 小麥從灑播、發芽、成熟到收成需四個月的時間,三月雖是小麥收割的季節,可惜我們前往的時間是小麥種植後不到一百天,無緣見到黃澄澄的小麥,但相較於黃金麥浪,綠油油的小麥田更讓人有春天將至的感覺,不管是哪種模樣,對都市人而言,都是難得一見的景象。 由父母帶領小朋友們採摘小麥,看到平常所吃的麵條最原始的模樣。「三風麵館」特地在小麥田旁製作傳統零食「爆米香」,使用在地小麥取代米成為「爆麥香」,或是製作乾麵條包裝截切所留下小麵丁變成「爆惜福麵香」。「三風麵館」的工作人員將迸出的「麥香」加入麥芽糖放進大鐵鍋中攪拌,再放入正方形模具中鋪平,接著切割成一塊塊正方形,就是我們熟悉的傳統小吃。 辛苦收割後在田園裡的三合院享受午餐,實踐「產地到餐桌」的理念,冠廚餐飲使用「三風麵館」提供的自家麵條料理一道道的佳餚,雖然在用餐期間,不時有小昆蟲來作伴,但這不也是一個貼近大自然的難得經驗。 結束小麥田的活動,我們驅車前往有機蔬果農場「悟農田園」,親手摘有機番茄與白蘿蔔,農園主人張振榮大哥,過去的工作是開著收割機幫人割稻,長期與農民的交流下,決定捲起衣袖親自種田,提供在地、健康的有機無毒食物。 活動的帶領者,靜宜大學觀光系陳貴凰教授認為:雖然過去團隊成員已具多次承辦田裡餐桌經驗,卻未曾在自己故鄉舉行,為了實現二年前在腦海中浮現的獨特「小麥田裡野餐」夢想,故此次舉辦「大雅小麥‧臺灣好麵之旅」,是為了圓夢也是要讓外界看見不一樣面貌的台中「大雅是小麥的故鄉」出發,整合組織在地產學各單位的資源,工作人員經多次會議腦力激盪,親自下田種小麥,並進行小麥成長歷程記錄,活動當天化身為演員,展現農村熱情、樸實精神,於整個大雅美食觀光展演會場賣力演出,會後召開檢討會議、擬定後續工作,發展出一套適合「大雅小麥.台灣好麵」價值共創操作模式。個人相信這只是一個起點,這群人仍會努力不懈挖掘台灣各地特色飲食故事後,以「文化美食」觀點進行創意發想,擦亮「吃在台灣」的招牌,期待「台灣好麵」繼續展演下去。 |
大自然是最佳的食物教育教室,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投身參與農作生產的過程,「吃飯不要挑食」,這句連大人都不一定能聽進耳裡的話,要如何傳達給孩子們並鼓勵他們去實踐。「坐而言,不如起而行」,當孩子們體驗農民彎腰的辛苦後,就會更珍惜在餐桌上的食物。 共創小麥價值 此次活動是產學合作齊力共創小麥價值的具體表現,為推廣大雅小麥,喚起台灣麵食文化的在地精神,「三風麵館」長期與台中大雅當地的麥農契作小麥,在種麥的過程中,不灑化學肥料以及農藥,並與靜宜大學「文化美食資源規劃與研究中心」、管理學院進行產學合作,研發具有在地特色的創意麵條與創意行銷活動,例如:香蕉麵技術移轉、小麥梗創意商品設計等,帶動在地產業的永續經營。 今年「三風麵館」計畫將自家麵條提供給要出國比賽的廚師或餐飲系學生,「微打樣」的服務讓參賽者只要提出構想、告知麵條裡希望使用的原料,就可以打造專屬麵條。藉由這項計畫,希望能進一步推往資訊不對等的偏鄉地區,讓有心的學子能獲取相當的資源爭取榮耀,此計畫將於七月展開巡迴全台的「台灣在地特色麵條贊助廚藝活動」說明會。 台灣慢食協會也預計於今年十二月,延續「產地到餐桌系列」活動,回到台中大雅種植小麥,並有機會帶小麥回家,希望這一系列的活動,能讓參加者了解在地食材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實踐「慢食」的生活態度。(文完) |
|